沙港社區簡介

清朝雍正五年將沙港劃分為三個社-沙港頭社、土地公前社、水窟社,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,地名仍然未改變。 每到農曆的十一月到隔年二月,澎湖人稱為「海鼠」的瓶鼻海豚(智慧高最適合表演的海豚)會追著鰆魚洄游到澎湖北方。 圍捕海豚的歷史約有一百年,早期在物質缺乏、生活窘困的年代,宰殺取肉是村民肉食的唯一來源, 自1976年起,居民將活海豚與野柳海洋世界(表演用)金錢的買賣視為經濟的主要來源,1990年保育觀念的倡導, 終結了海豚被捕殺、買賣的命運。沙港也因捕殺海豚被冠上了野蠻「殺港」不雅的綽號,這實為時代背景使然,此綽號對村民而言有欠公平評斷。 為了扭轉形象,社區積極轉型,將社區既有的純善、古樸風貌一一展現,例:經百年風月洗禮依然屹立不搖的老古石田園、秀才之家的古厝、 濃郁氣息的鄉土農耕,在在勾引起兒時的回憶與緬懷起起造者的艱辛與智慧的堆砌,由館內眺望遠處的員貝嶼、鳥嶼、風力發電車更是一覽無遺, 如此優勢的海上景觀搭配社區的導覽更是一條充滿知性之旅路線。

濃郁氣息的鄉土農耕

經百年風月洗禮依然
屹立不搖的老古石田園

秀才之家的古厝

 


 

以地方風味產物、地方景觀連結社區營造 
提振總體經濟 再造地方產業與人文的生機 


『澎湖縣湖西鄉沙港社區發展協會』歷經年餘,透過地方人士、澎湖縣政府及湖西鄉公所的協助提出「澎湖風茹草香茶」, 遂有『風茹草產業文化創意行銷就業計畫』的實施,作為活絡地方、同步帶動沙港地區如:蘆薈、仙人掌、海豚補獵文史、傳統聚落、民宿、 潮間帶旅遊、社區營造等,仍處於「原生」與「未產業化」狀態的觀光產業發展,成為相互助益、共生共榮的經濟體系。 期望能使在地人藉由地方性產品的振興及相關產業的帶動發展,將使地方重獲認同自我成長土地的信心。以健全的社會結構,共創地方繁榮與和樂的願景。